【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】紅色基因薪火相傳
——探尋中共玉林中心縣委舊址里的紅色記憶
穿過玉州區西就社區新地里的一段小巷,來到中共玉林中心縣委舊址。掛在墻上的照片、資料閃爍著歷史的光芒,讓人恍如走過時光的隧道,回到那段紅色歲月。
曾經,革命先輩們在這片紅色熱土上戰斗不止,在關鍵時刻,玉林五屬代表大會在陳邃泉宗祠召開,革命先輩們在這里運籌帷幄,把玉林抗日救亡運動推向高潮。
今天,歷史的硝煙散去,這片舊址搖身一變,成為“紅色街區”,而鐫刻在這些歷史遺跡上的革命精神,仍散發著光芒,代代傳承。
82年前,這里灑下紅色的種子
中共玉林中心縣委舊址是一座青磚瓦結構的清代建筑,寬11.5米,長20.7米,高8.5米。屋內有序陳列著桌椅、油燈、黨旗等斑駁的舊物,依稀還保留著當年的模樣。
“舊址位于陳邃泉宗祠,現屬玉州區玉城街道西就社區,祠堂建于清代中葉,有近200年歷史。1939年2月,玉林五屬各縣黨代表集中在此開會,會議最后商議決定中心縣委建在玉林縣,中心縣委領導由玉林縣特支領導擔任!苯,在中共玉林中心縣委舊址,玉州區玉城街道西就社區黨委書記蔣長纓向記者介紹,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,這里遠離塵世繁華,這一片陳舊的瓦房,鮮少有人知曉它當年的故事。在老人們的口口相傳中,人們才知道自己腳下竟是革命先驅曾經戰斗的熱土。
中共玉林縣委舊址。
大講堂里,數排長凳、長桌被放置在最中央,參觀的人停下腳步團坐休息,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論著舊縣委的歷史;窝坶g,仿佛回到1939年2月,看到那8名充滿理想信念的中共黨員,在此召開玉林五屬(玉林、博白、陸川、北流、興業)代表會議,部署開展抗日救亡工作。
這次會議意義重大,影響深遠。會議決定成立中共玉林中心縣委,隸屬于中共廣西省工委領導,并推選出陳鐵生、熊景升、羅崇尼三人組成中共玉林中心縣委班子,陳鐵生擔任書記。此時縣委的主要工作是開展抗日救國宣傳、動員和武裝民眾、實行減租減息、肅清漢奸、敵探等,在其存在的8個月里,完成既定的幾大任務,推動著玉林五屬的抗日救亡工作向好發展。
中共玉林中心縣委班子成員。
據了解,中共玉林中心縣委除了建立抗日游擊武裝,做好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和開展抗日游擊戰爭的準備外,還開辦各種訓練班,培訓大批抗日骨干,并積極發展黨員,截至1939年4月,5個縣共有黨員217人,加強了黨對玉林五屬抗日救亡運動的領導,把這一區域的抗日救亡運動推向高潮。
1939年7月上旬,根據中共中央南方局《關于組織問題的經濟通知》精神,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宣布撤銷廣西省工委,成立桂林、梧州、南寧三個特支。同年10月,三個特支建立后,中共玉林中心縣委撤銷。
舊址修復,革命精神的光芒再現
中共玉林中心縣委完成時代賦予的任務后,又恢復了往日陳邃泉宗祠的色彩,靜靜等待時光的回溯。1980年,縣委舊址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,1995年被列為縣級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之后更被定為玉州區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
陳邃泉宗祠經過修繕,建成紅色教育基地。
2019年9月,政府對中共玉林中心縣委舊址進行修繕,同年竣工,占地面積500平方米,外形古樸典雅,富有嶺南建筑風格。目前該地形成了廣西黨組織成長的光榮之路主題展館、中共玉林中心縣委舊址、紅色影廳、紅色初心講堂“一館一址一廳一講堂”,并輻射建成新地里“紅色街區”,讓那段紅色記憶永放光芒。
中共玉林中心縣委舊址展示的歷史資料。
整個修繕過程,十分小心且講究。修復屋頂、翹鵝頭,拆除煙囪,粉刷墻面等時,沒有一味地清拆、修建,盡可能修舊如舊,保持舊址原有風貌。如今,這里舊貌換新顏。參觀者沿著瀝青路走入,撲面而來的是革命的氣息、黨建的風采。在莊嚴的光榮之路主題展館中,一幅幅彌足珍貴的資料圖片,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場景,展示玉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,以及廣西、玉林黨組織發展歷程。人們徘徊在縣委舊址大廳內,細細瀏覽,靜靜感受玉林人的“紅色心跳”。
再續前緣,這里被賦予新的歷史重擔
一個孩子跟隨父母前來“紅色街區”參觀,對著墻上的人物、事跡提出自己的疑惑與看法,三人邊走邊議論,在舊物中尋找著書本里的紅色文化根源。
“中共玉林中心縣委是一塊純潔的紅色圣地,它曾影響著那個時代的玉林革命,撒播下紅色的種子,給玉林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!笔Y長纓說,維護和修繕中共玉林中心縣委舊址,目的就是為了搭建弘揚紅色文化的平臺,讓紅色基因代代傳。平日里免費對公眾開放,附近的西就小學、古定小學、東明小學等,也會定期組織學生前來參觀、學習。
市民到中共玉林中心縣委舊址參觀學習。
紅色歷史是最好的初心教科書。參觀過程中,工作人員邀請大伙在紅色劇場的大廳坐下,播放了一部名《火種》的舞臺劇,還原一幕幕革命時期玉林五屬群眾進行抗日救亡運動的紅色故事,精彩處引起現場觀眾陣陣歡呼。在縣委舊址的紅色劇場,由社區工作人員、群眾自編自演文藝節目,講述紅色故事、演繹革命歷史、傳播紅色精神,加強愛國主義及黨性教育,豐富社區黨員和居民群眾的文化生活,也隨之緬懷革命英雄,感受著這片土地的歷史厚重感,為來之不易的好生活歡呼喝彩。
參觀群眾在舊址內觀看名為《火種》的舞臺劇,真切感受玉林五屬群眾進行抗日救亡運動的紅色故事。
以“一館一址一廳一講堂”構成的紅色街區,成了玉林城區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與現代都市的繁華交相輝映。這里已經成為黨員干部了解黨的歷史、加強黨性鍛煉的重要場所,廣大群眾培養愛國情感、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,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、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。
“把黨史學習的課堂搬到‘紅色街區’,讓廣大群眾、干部沉浸其中,跟隨前人的紅色足跡,感受激情澎湃的革命精神,從中汲取鼓舞和奮進的力量!敝泄灿窳种行目h委舊址解說員向記者介紹,就在這片密集的居民房間、悠哉的巷子間,不時有附近學校、單位等組織前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。據不完全統計,開館至今,共有超過290多個單位、8000余黨員、近兩萬名群眾到此參觀。